机械-印机企业-创新发展,从找差距开始

从印刷工业现状看中国印机企业的市场和发展 最近几年来,中国印刷工业取得了1定的成绩,在国际印机的舞台上也渐露头角。IGAS、DRUPA的中国军团恍如看到中国印机工业在迅速崛起,事实却不理想。还是有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,比如说有中国制造,那么中国创造的东西在哪里?中国印机的市场机会理想么?等等诸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关注、去思考。印机市场:其实不理想与发达国家相比,中国印刷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,不论是结构、管理还是印刷业的市场都不尽如人意。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,我到美国、德国、巴西、意大利、荷兰、南非等印刷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参观,让我感受最大的是他们的印刷业发展均比较科学、理性,且符合印刷业的客观发展规律。同时欧美地区的印刷业也有她本身的特点,在受自己国家印刷业影响的同时,又突出自己的个性。在整体发展的这个方面,中国的印刷发展其实不理想,出现了畸形的现象,1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印刷企业发展的效率和健康。在印刷市场上,工价最能说明问题。80年代中国的印刷工价和国外基本差不多,而如今中国的印刷工价是国外的1/8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类情况?仅仅是中国的劳动力本钱底?是由于中国印刷业发展比较晚?固然这些因素也有,但其实不全面,1定程度上,观念是个最大的因素,它决定了许多因素。80年代中国从计划经济直接转变到市场经济,现在对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还不太懂。今天的市场上,有的印刷商竟然拿着放大镜给客户看牛奶包装盒印刷的网点,另外,用于冰柜冷藏的食品包装,我们也采取平版印刷,这是1种很大的浪费,固然也会造成1定程度上的混乱竞争。终究会导致中国印刷业利润不理想。现象总是有其产生的根源,我认为中国印刷业发展不甚理想的主要缘由有两个:首先:印刷业的发展本身在配制机构上不科学、不公道,这需要我们全部印刷工业的人士来思考,并共同努力;再者,管理水平落后,造成生产效率低下,这也是中国印刷业的通病。印机现状:差距不可忽视重视现状,找出差距,才有好的发展方向。在印刷机械加工方面,将印刷按工序分为印前、印刷、印后3大类,不包括器材,中国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。印前领域,虽然北京大学方正等厂商的进步很快,及其对中国印刷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,但从整体上讲,与国外相比还有30多年的差距;而印后加工的差距与印刷机械的差距差不多,都有20⑶0年的差距。这些差距不论是在国内的市场与国际1流产品相竞争中可以看出,另外在最近几年来我们与国外制造商在同1舞台上的表现也体现了这1点,如2003年的IGAS展会、2004年的DRUPA展会,他们纷纭创造新技术、推出新品,而我们的新技术、新创造有多少?造成我们与国外印刷机械差距缘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。第1,中国印刷机械加工的起步比较晚,发展比较缓慢。在印刷机的革命和创新上,我们基本上落后了1代。国际上的印刷机械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,逐步构成今天的水平,它的许多结构通太长时期的实际利用及不断颠覆后,逐步构成了1个完善的技术房子被村里强拆找哪个部门,这集成了传统思想与先进技术,构成了引导我们当代印刷业的主要装备。第2,在观念上需要转变,不要认为什么都是他人的好,我们需要的是创新的思想与技术。目前我们国内的企业觉得国外的就是最好的、最早进的,都在进行仿制,特别是1些新的印刷机械制造商。对这些产品,通过1段时间的实际的生产利用,问题逐渐暴露出来。严格来说,我们仿制的某些设备与技术已在国际上被否定,而且早就被淘汰了。第3,目前,中国印刷企业的私有制和公有制的两种机制并存1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许多印刷企业在采购时,对产品要求不1,也导致了在国际上低层次的产品在中国很有市场,固然这些产品用3、5年以后就报废了土地到期强拆犯法吗。从这个方面也说明了能够给中国印刷机械加工领域1些正面和指导性的建议的信息相对还是比较缺的。第4,在企业体制和经营管理上还有不足。以目前情况看,中国的市场给印刷机械制造业带来了1个很好的机遇,如1些世界著名的公司在市场上能够采购到的配件在中国也能够买到,说明外部条件已具有,问题还是在内部,还在于我们本身的的体制和管理。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“柔印给我们启示”20年前,中国的印刷业就开始了大步的向柔印方面发展,由于柔印具有低本钱、高产出、高利益等特点,但到现在为止中国柔印的发展还不是很理想。缘由就在于中国印刷企业在观念上还没有这方面的转变,也就是对柔印机的需求量不足,这就影响进口和国产的柔印机的投资。另外,配套器材的研发也影响了柔印发展。最近我得到两个消息:1个是政府准备对过度包装问题采取措施,要求商品包装的本钱不可超过商品本钱的20%,这只是标准不是绝对;另外1个则是中国准备大力度发展冷冻集装运输,即以后所有食品的运输都应当是低温的,从产品制造终了到消费者手中,全部进程中食品处于1种保护状态。这就给印刷业带来1个信号,相信这将给柔印创造1定的机遇,为柔印发展带来1个非常好的开始。固然,这对中国印刷机械的印刷机构走向公道也是1个好的机会。目前,对产品结构的调解,上海印包正在进行,特别是上海高斯、光华和紫宏,虽然他们目前的销售成绩都不错,但仍然还在抓产品结构的调解,以满足未来市场对我们企业产品的需求。对上海印包来说,所做的结构调解不单单是简单地抓产品研发、市场拓展、范围经济策划,主要还是在抓上海印包的战略机构的大调解,尽己之力为未来印刷业的发展提供1个导向,提供1些帮助等。“秋山给我们信心”收购秋山还是在2002年,当光阴本的媒体对此都非常关注,并且持怀疑态度:中国的资本进入日本,是否是将日本的优秀技术卷入;中国的员工进入日本公司,日本员工的收入是否是将遭到影响……。对这样的合作,我在开始阶段也有些担忧,担忧日本这么高的劳务本钱如何公道解决,但这样的担忧在随后的调查研究中打消了。相对日本其他知名的企业和国际上1些知名企业,包括3菱、日立、小森、海德堡、曼罗兰等,其实日本秋山的人均收入保持在中等稍偏上的水平。事实上,成立秋山国际后的年销售收入也证明了这1点。在完玉成面收购日本秋山后的第1个财政年度的销售收入就到达了4200万美元,盈利150万美元;2003年度的销售收入为6000万美元,人均销售收入40万美元,盈利400万美元;2004年度的销售收入目标为8000万美元,人均销售收入50万美元。从这个例子,我们可以看出,即使有扑朔迷离的外在环境,面对未来市场、未来客户、未来印刷技术工艺的发展,我们要认清本身,全面地进行创新、不断进步,包括企业机制、经营理念、管理方式、市场营销、本钱控制及科技等等。(本文根据上海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雄卿在“第2届国际印刷工业发展论坛”的演讲内容整理) 信息来源: 国际印刷